发布时间:2024-06-24 编辑: 武汉大学(肇庆)粤港澳环境技术研究院 浏览数:3622 |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这一备受瞩目的盛会上,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肇庆)资源与环境技术研究院院长侯浩波主持的项目“大宗细粒固废低钙重构制备超稳材料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一殊荣不仅彰显了我院院长侯浩波及其团队的科研实力和创新精神,也为我国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质生产力。
主要完成人:侯浩波,周旻,邵雁,戴建国,杜冬云,陈畅。
主要完成单位:武汉大学,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香港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项目简介:该项目针对大宗细粒固废规模化安全利用的重大需求,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细粒固废惰性组分常温低钙活化机制等固废资源化与污染防治理论体系,首创了大宗细粒固废常温低钙活化新方法等关键技术,创建了细粒固废“低钙常温解聚、超稳化学固结”与重金属“嵌入晶格固化”等新技术,成果已在矿冶、交通、水利等行业进行工程示范及推广应用,遍及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程运行结果满足了全球最严格的环境标准。实现了我国固废排放量占比半数以上的细粒固废规模化安全利用从0到1的突破,引领我国细粒固废安全利用走在国际前沿,创建了再生资源高效利用新产业,为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落户于肇庆市高新区的科研院所,此次获奖项目离不开肇庆市委市政府、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支持与信任。我院将以肇庆市“无废城市”建设、高新区“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为契机,继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支持肇庆市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肇庆市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格局。
未来,我院将持续推进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贡献力量。同时,我院也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侯浩波教授简介
侯浩波,男,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武汉大学二级教授,珞珈杰出学者,武汉大学(肇庆)资源与环境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96年),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工程教育认证委员会环境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 长期从事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在固废基环境材料开发、污淤泥半干化、固废资源化、尾矿固结充填、污染土壤修复等方面成就突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重点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60余项。突破了固废基环境材料绿色制备技术,提出了“基于工业废渣的高强耐水土壤固化剂研究与应用”、“重金属污染土壤靶向修复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尾矿库多层级污染管控与生态重构材料、技术与装备”等多项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以主编/副主编出版专著、教材6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件;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0余篇;制订国家级省部级工法、技术规范、产品行业标准等12项。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23年)、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2021年)等国家/省部级奖10余项(均排名第1)。 自1997年起,所开发的系列产品及技术在中国铁建、中国五矿、中国交建等大型国有企业的300余项工程以及哈萨克斯坦、蒙古国等国际工程中成功应用,累计利用固废超5亿m3,近三年实现直接经济效益超280亿元。开创了固体废物大规模循环利用的先河,引领了“绿色矿山建设”、“无废城市创建”和“国土环境质量提升”的深刻实践。 信息动态 此外,我院院长侯浩波教授2024年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同时我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荣获2023年度广东省科技成果推广奖(侯浩波教授为第一完成人)。 小链接 据悉,本次国家科技奖励是2020年后首次评选,共评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9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0人,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武汉大学5项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发布时间:2024-06-24 [返回]